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4月11日,《中国帕金森病报告2025》正式发布。这份报告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牵头组织,全国多家三甲医院等专家学者共同编撰,报告全文刊登于《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杂志》上。

研究合作签约仪式现场。仁济医院供图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第二大常见疾病,也是最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仁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王刚介绍,基于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以及1990—2021年中国及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的帕金森病疾病负担研究(未包括中国台湾地区)等数据,《中国帕金森病报告2025》测算并报道了中国帕金森患者疾病负担相关数据。
研究显示,中国现存的帕金森病患病人数超过500万例,中国帕金森病患者的发病人数约占全球发病人数的38.08%,患病人数约占全球患病人数的43.14%,因帕金森病导致死亡的人数约占全球因PD导致死亡人数的23.71%。
值得注意的是,近30年间,我国与帕金森病相关的疾病负担指标总体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包括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等。其中男性各疾病负担指标的上升幅度比女性更高,性别之间的差异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
“国内PD患者群体基数大,发病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但是目前就诊人数相对较少,部分患者并未得到相应的医疗干预。构建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的全程分级管理体系、推进规范化诊疗刻不容缓。”王刚说。

医生在为帕金森病患者进行诊疗。仁济医院供图
据悉,帕金森病临床表现包含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等运动症状,以及睡眠障碍、嗅觉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认知障碍和精神障碍等非运动症状,目前尚无法根治。
研究表明,在临床诊断帕金森病之前的数年至数十年,帕金森病病理生理损害过程就已存在。即在运动症状出现之前,一些非运动症状包括便秘、嗅觉减退和(或)缺失、快动眼睡眠行为异常、尿急、性功能障碍、体位性低血压、焦虑抑郁、色觉减退和执行功能减退等就已经出现。
帕金森病高危因素筛查和前驱期(从患者出现不典型非运动症状到最后诊断帕金森病的时期——编者注)的诊断将大大提前治疗干预时间,使患者获益最大化。帕金森病是异质性非常高的疾病,不同患者在发病年龄、临床表现、治疗反应以及进展速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根据这些特点,可将帕金森病分为不同的临床亚型。对这些疾病亚型的准确分类有助于阐明其病理生理机制、预测疾病进展以及开展针对性的精准治疗。尽早诊断和精准诊断或将是帕金森病治疗的重要突破口。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相关文章:
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04-13
《中国帕金森病报告2025》发布04-12
全球连线|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点赞中国核电发展示范作用04-11
国际观察:美棉合同取消大幅减少 港口调剂棉花资源渐多04-11
(体育)羽毛球——亚锦赛:刘圣书/谭宁晋级女双四强04-11
详讯|习近平会见西班牙首相桑切斯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