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不断探索流动党员管理新模式,创新实施三级共管、“五清档案”、一对一服务和N形式引导的“351N”工作法,提升流动党员管理质效,激发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生机活力。
三级共管确保管理有序。制定了《尉氏县流动党员管理办法》,细化台账建立、信息报送等10余条工作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培训,不定期督查工作,培养、解难、监督一体到位。各乡镇选派14名业务员集中开展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实时收集符合流动条件但不愿流动、双方党组织难互通等10类问题,一体化攻坚、全域化推进。选派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共900余人开展拉网式入户摸排,定期核查外出党员状况,实时登记报送相关信息,组织流入党员服务贡献在本地、学习教育在本地。
“五清档案”实现信息精准。针对全县难摸排的流动党员,采取组织找党员、党员找党员、亲朋找党员等方式,进家入户联系党员本人,核实个人信息,全面掌握流向动态。依托全国党员信息管理系统、党员微信群等平台以及线下摸排情况,建立“基本情况清、流出时间清、流入地点清、从事工作清、综合表现清”的流动党员“五清档案”,做到一人一档、一乡一表、一县一册。依托“五清档案”重点标记长期不稳定、日常难联络的流动党员,不定期跟进了解党员状态,动态更新“五清档案”内容,实现长效化管理。
一对一服务传递组织关怀。对全县500余名流动党员全覆盖帮扶,线上提供政策普及、返乡创业就业信息咨询等服务,了解流动党员实际困难,由县委组织部组织县民政局、人社局等单位,以资金捐助、技术指导等方式持续跟进帮扶。定期了解在外流动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志愿服务等情况,依托“尉氏先锋”微信公众号、流动党员微信群等平台,集中推送学习内容,确保流动党员学习不脱节。利用节假日返乡探亲之际,一对一联络在外流动党员,从县乡两级党校选派8名专业讲师开设“假日课堂”,授课内容涵盖县内特色产业、惠农政策等方面,让流动的“候鸟”看到家乡发展。
N形式引导助推流动有为。县委组织部联合县总工会建立流动党员红色服务站,开展各类业务能力培训20余次,涵盖职业技术、农业种植等方面,帮助近100名流动党员在家乡找到工作。结合“五清档案”信息,积极联络流动在外干事创业的20余名党员,利用他们返乡的时机召开交流会,收集乡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意见建议50余条,汇总就业信息上千条,收到他们为家乡捐赠的600多万元款物。制定流动党员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细化反诈宣传、家电维修等积分类别,并将主要贡献记入“五清档案”,每季度积分累计前10名者可获得表彰。目前,参与其中的流动党员达到400余名。
(黄留宝 马黎园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帅杰)
相关文章:
“351N”工作法优化流动党员管理04-18
庆祝中国致公党成立100周年暨江苏省级组织成立40周年大会在宁举行04-14
传承红色基因,潍坊市清明主题活动在庄龙甲故居广场举行04-03
玉树:医术新突破为患者带来新希望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