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眼TV-华龙网讯(首席记者 林楠)什么是后视觉性?这对艺术、设计和文化产业带来何种难题?当产品设计不再仅仅是功能性的工具,设计者更要注重什么?4月19日,由中华美学学会设计美学专业委员会与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三届设计美学学术论坛上,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苏州大学等学校专家教授们带来精彩演说,共话设计美学新范式。

开幕仪式上,梁梅致辞。四川美术学院供图
本次论坛以“设计美学与美好生活”为主题,数十所高校及研究机构的百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设计美学在推动美丽中国建设、构建中国设计自主话语体系中的时代使命与创新路径。
“希望打造一个开放、包容、纯粹的学术平台,为同仁们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共同推动设计美学学科的发展,也希望大家在未来继续支持,共同把论坛打造成真正推动我们学科发展的学术平台”,开幕式上,中华美学学会设计美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梁梅表示。

周宪以《后人类时代的后视觉性》为题开展主旨演讲。四川美术学院供图
随后,六位学者进行专题分享。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周宪以《后人类时代的后视觉性》为题开展主旨演讲。他提出后人类时代的来临形成了人机共存的局面,尤其是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视觉性,一种后人类的后视觉性成为艺术、设计和文化产业所面临的极具挑战性的难题。

李超德。四川美术学院供图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原院长、博士生导师李超德教授在《设计超越“审美无功利论”体现国家设计美学品格》的主旨演讲中,以“审美无功利论”为话题,试图让设计美学研究回归设计审美的真相,理解设计美学研究从感性认识如何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重要性。

夏燕靖。四川美术学院供图
上海交通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夏燕靖教授以《传统手工艺视域下的生活美学与当代转型认知》为主题,从传统手工艺切入,强调生活美学需回归“日常性”,通过考据历史中的器物与技艺,激活当代生活美学的文化基因。

黄建成。四川美术学院供图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建成以《空间艺术营造中的设计美学》为题,分析了系列空间艺术创作案例所呈现的视觉表达形象,剖析了创作过程中美学原理及范式的运用、突破和创新,探讨了设计美学在空间艺术中的重要地位与核心价值。

祝帅。四川美术学院供图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祝帅教授以《学科范式转换与中国设计学三大体系建设》为题,强调设计学科目录的调整反映出时代对设计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从而也带来了设计学学科范式的转型,为设计学学科三大体系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

张明。四川美术学院供图
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张明教授围绕《日常生活的革命:从情境主义国际到当代产品设计》,以情境主义革命为起点,批判性地探讨了资本逻辑、媒体景观与设计实践的共谋关系,揭示了在消费主导的“景观社会”中产品设计如何既成为异化的推手,又蕴含解放的潜能。

段胜峰。四川美术学院供图
四川美院副院长段胜峰表示,作为西南地区艺术教育的重要力量,该校一直秉持“出人才、出作品”的发展理念。近年来,该校设计学科聚焦“设计赋能国家重大战略”“传统基因的现代转译”,在航空航天、城乡更新、数字艺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为美丽中国建设持续贡献高校力量。
相关文章:
共话设计美学新范式 数十所高校学者云汇集四川美术学院04-20
走进美奇想绽放视觉未来04-19
刚破格晋升为人大教授的“95后”叶紫薇,重回中学母校招生04-16
郑州大学教授范冰冰回应“被标题党”:心里不爽,但无所谓04-16
为数字资产交易与法律保护提供“北京方案”,这场国际研讨会成功举办→04-09
厦大两教授获南强杰出贡献奖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