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季“思客讲堂·党校公开课”《理响中国·以理服人|2025中国经济新脉动》,带你读懂2025年经济工作重点。今年以来,整治“内卷式”竞争成为热议话题。要想彻底破解“内卷式”竞争,有一道绕不开的必答题,就是坚持创新,坚持长期主义。如何破解“内卷”困局?如何激发经营主体创新活力?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讲师李志斌对此进行解读。
相信大家都感受到,中国创新正在经历一场举世瞩目的崛起。无论是DeepSeek的横空出世,还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跨越式发展,都彰显着中国创新的强大动能和广阔前景。
新时代以来,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跨向系统提升,部分前沿领域已经进入全球领跑行列。
“内卷式”竞争为何得破?
大好形势面前更需保持清醒。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以同质化、价格战、短期主义倾向为典型特征的“内卷式”竞争,正在成为阻碍我国创新发展的关键堵点。
以汽车产业为例,自2023年特斯拉降价以来,众多新能源车企纷纷效仿,传统燃油车企为保住市场份额,也不得不加入到这场价格战中。到了2024年,汽车行业利润率降至4.3%,部分车企为了控制成本,不得不削减研发投入,放缓甚至放弃创新。而这种恶性竞争现象,普遍存在于各行各业和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工作中,严重阻碍我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
正因如此,继去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要求,“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到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时,也进一步强调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从“防止”到“综合整治”,从“强化行业自律”到“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这些措辞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整治“内卷式”竞争怎么干?
整治“内卷式”竞争,不是要消灭竞争,而是要推动竞争向更高层次跃升,推动形成公平竞争、良性互动的市场环境和创新生态。具体怎么做呢?这就要求政府和企业等多方主体的共同努力。
对政府而言,要加快传统招商模式转型,推动适度宽松、质量导向的招商考核制度改革。
一方面,要树立“择优引资”、“高质量招引”等招商理念,纠偏大干快上、急功近利、“重数字轻效益”等错位政绩观,营造“反内卷”招商良好风气,并与“招商买资”、“抢商抢资”等错误思潮和做法作斗争。
另一方面,要探索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招商引资创新模式。今年春节,杭州“六小龙”的爆火出圈,也让杭州市的招商引资模式引发各地热议效仿。只有坚持长期主义,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以前瞻性的眼光布局关键领域,深耕耐心资本并持续做好专业服务,才能成就“东方神秘力量”。
对企业而言,要争当创新路上的“奋进者”。要清醒认识到,参与“内卷”没有出路,要想在竞争中突出重围,关键还在于修好创新这门“内功”。
一方面,要进一步聚焦实业、做精主业,并在发展大势中找准自身定位,不断开辟新赛道;另一方面,要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管理水平,把更多精力和资源投入到产品创新和服务升级中,不断迭代、积累。
以奇瑞汽车为例,2025年前两个月,奇瑞累计销售汽车40.5万辆,同比增长18.2%,出口汽车量继续位居中国车企第一。总结它的制胜法宝,就是以创新应对“内卷”。一方面,通过多品牌战略,不断拓展出更加细分、差异化的市场机会;另一方面,通过技术赋能和品质提升,不断提高产品和品牌的市场价值,从而塑造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只有在良性竞争的环境中,创新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未来,让我们共同努力,突破“越努力越窒息”的怪圈,构建一个健康有序、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从而更好地为全球科技进步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策划:车玉明 陈曙光 洪向华 刘加文
执行策划:肖阳 唐心怡 张晓琴
统筹:王云霞 杨柳 陈航 杨大志
编导:常颖
制作:朱少杰
设计:李权
相关文章:
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04-13
一张承诺书省下12万保证金?兴安盟惠企新政让企业轻装上阵04-13
《中国帕金森病报告2025》发布04-12
从一季度煤炭产业“成绩单”看变化 逐“绿”向“智”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04-12
全球连线|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点赞中国核电发展示范作用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