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文章网 网站地图

记者探馆交博会|“行走”的安全锥筒,你见过吗?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4 17:05:00    

极目新闻记者 吴昌华

“行走”的安全锥筒,你见过吗?4月24日,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举行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道路交通安全产品博览会进入第二天。极目新闻记者在展会上看到,一只安全锥筒在一块空地上溜达,不时引人“侧目”。

“行走”的安全锥筒

“行走”的安全锥筒引起了记者的好奇。记者在附近找到一名手持遥控器的参展人员,上前询问。他说:“我是种瑞琪。姓种,种子的种,是多音字,念崇。”没想到,这名参展人员的姓也这么特别。

种瑞琪来自天津一家公司,职务是副总。他介绍,这种“行走”的安全锥筒,是公司的产品,名叫“智慧锥筒”,可应用于交通民警不便到达的地方,比如高速公路。“高速公路上禁止行人行走。但有时候,需要在行车道内摆放安全锥筒。比如在路面设置施工隔离区,或者路面出现障碍物等意外状况的时候。一直以来,安全锥筒由交通民警进入高速公路行车道进行摆放。虽然交通民警具有专业技能,但不可否认的是,交通民警只是血肉之躯,步行进入高速公路的行车道,同样面临极大的安全风险。”种瑞琪说,如果在高速公路上运用“智慧锥筒”,就可让民警避免安全风险。

种瑞琪一边介绍,一边继续操纵一只“行走”的安全锥筒。记者看到,这只安全锥筒从身边驶向远方,又回到原点。它可前进、可后退,可左右转弯。

种瑞琪告诉记者,他们公司的“智慧锥筒”目前已经升级到第四代,“遥控距离有两种模式,普通模式的遥控距离为200米,长距离模式可达数公里。行走速度也有两种模式,普通模式的速度和人类行走的速度差不多,快速模式的速度高于人类跑步的速度。”

记者看到,“智慧锥筒”底座装有4只小轮,其他外观与普通锥筒无异。重量只有几斤,两根手指便可轻松拎起。据介绍,采用轻量化设计,是考虑到它被车辆撞击时减轻损害。

与传统的锥筒相比,“智慧锥筒”还能发光、发声,让警示功能更强。其光源采用高亮度防水光源,具备穿透力强、照射范围大特点;声源采用高分贝报警器,具备传播距离远、辐射范围大等特点,可在更远的距离提醒车辆。此外,它还能实现对路面情况的实时监测,成为交通安全管理人员的“眼睛”。

“行走”的安全锥筒引起几名挂着“公安”参展证件的参会者的兴趣

“智慧锥筒”的外观是锥筒,本质是机器人。种瑞琪告诉记者,他们公司深耕机器人、人工智能以及军工领域,核心优势是算法。驱动“智慧锥筒”的核心技术是智能控制系统,通过优化算法,提升“智慧锥筒”的稳定性、机动性和适应性。“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漏撒障碍物,需要及时清理。民警进入路面清理,同样面临很大风险。根据用户需要,‘智慧锥筒’可以安装机械臂,拾取或者拖移路面的障碍物。”

种瑞琪说,他们正在设想的,“智慧锥筒”还有一种场景下的重要应用。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规定,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紧急情况不得不停车时,驾驶员应立即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尽量把车辆停入应急车道,乘客撤离到护栏外;驾驶员在车辆后方150米远处摆放三角警示牌,在夜间或雨雾天气时,在车辆后方摆放三角警示牌的距离要增加到200米。然后,驾驶员撤离到护栏外,及时拨打报警救援电话。人员不得在行车道或者应急车道内停留。

“在此应急处置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个重大风险点,这就是,驾驶员为了摆放三角警示牌、朝车辆后方步行150米至200米时,其人身安全是得不到有效保证的。”种瑞琪认为,“智慧锥筒”可以解决这一“痛点”。比如,在高速公路上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一座“驿站”,存放若干只“智慧锥筒”。一旦路面发生意外、需要摆放三角警示牌时,“智慧锥筒”即可从“驿站”驶出,在障碍物后方设置警戒提示措施,不再需要驾驶员冒着危险前去摆放三角警示牌。而且,“智慧锥筒”比三角警示牌更大、更立体,视觉提示效果更好,还能发出声、光,加强提示。

“据我所知,目前全世界道路上还没有这样的设施。”种瑞琪说,如果能与交通安全管理部门深入探讨,让这一设想成为现实,让“智慧锥筒”成为道路交通安全的基础设施,将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创举。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相关文章:

记者探馆交博会|“行走”的安全锥筒,你见过吗?04-24

2025年“五一”假期小客车上高速免收通行费04-24

长航公安南溪派出所成功救助一名轻生群众04-23

河南洛宁:3小时快破“拉车门”盗窃案!04-22

石家庄工程技术学校当选全国智慧职业教育联合体副理事长单位04-16

取快递也能扫码领奖?武汉警方破获 52 万元 “快递中奖” 诈骗案04-16

“沈航智数”——大模型助力《高等数学》智慧课程建设04-15

上海一辆SUV当街起火燃烧,前引擎盖内窜出明火……消防紧急到场处置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