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北京时间4月24日17时17分发射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陈冬、陈中瑞、王杰组成,陈冬担任指令长。航天员陈冬执行过神舟十一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时隔两年再次担任指令长。陈中瑞和王杰均来自于我国第三批航天员,是首次执行飞行任务。其中,陈中瑞入选前是空军飞行员;王杰入选前是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工程师。

指令长 陈冬

航天员 陈中瑞

航天员 王杰
目前,任务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即将加注推进剂,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中国航天日当天出征太空。
洛阳航天英雄陈冬再次出征,逐梦星辰大海。这个洛阳娃是怎样一步步成长为优秀的中国航天员的?记者带您了解他成长的足迹。
从小立志当飞行员
“陈冬小时候性格低调内敛,却很有主见。报考军校、成为飞行员一直是他的梦想。”在涧西区陈冬的家中,75岁的陈树林提起儿子,满是欣慰之情。
陈冬1978年12月出生在洛阳一个工人家庭,父亲陈树林是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原洛阳铜加工厂)职工,哥哥比他大4岁。
在陈树林眼里,爱运动、爱学习是陈冬儿时最大的特点。从小学开始,陈冬的母亲黄焱就带着孩子们每天外出打乒乓球、羽毛球,到了暑假,还领着孩子们去露天泳池游泳。
“妈妈,飞机为什么能在天上飞?”小学二年级时,母亲黄焱带着陈冬外出,听到空中传来的引擎轰鸣,陈冬仰头问道。
“因为有飞行员驾驶,就像我们在地面开车一样。”黄焱回答道。
“将来,我也要当一名飞行员,在天上自由飞翔。”面对蓝天,小陈冬一脸憧憬。
1996年11月,军队院校到陈冬所在的高中招收空军飞行员,陈冬第一时间报名。历经3次体检之后,1997年7月,陈冬参加了高考。8月初,他们接到军队院校的提前录取的通知:陈冬以优异成绩如愿考入军校。

2023年4月9日陈冬来到栾川县特殊教育学校看望师生 记者 吉小平 摄
以优异的成绩从军校毕业后,陈冬被分配到空军某团,参加战斗机飞行训练。11年间,他累计安全飞行1500小时,2次荣立三等功。
2016年10月17日,陈冬与景海鹏搭乘神舟十一号飞船,完成与“天宫二号”的对接,成为洛阳“太空第一人”。
二度逐梦星辰大海
2021年,陈冬特地回到洛阳,在母校以“梦想的力量”为题开展了励志报告会,站在讲台上,陈冬说:“梦想的力量往往超乎你的想象,只要你愿意,梦想就会为你加油!”
面对学生对太空之旅的好奇,陈冬有问必答。“在33天的太空之旅结束后,我的个子长了4厘米,体重减了5公斤,还从单眼皮变成了双眼皮。”针对学生提问太空之旅后身体的变化,陈冬笑着回应。
陈冬回忆,在训练中,他曾三天三夜不睡觉。这是为了训练航天员在狭小环境中的心理适应性,训练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为考验大家,每名航天员身边都放了床,但没有一个人去睡。
对于这6年的艰苦磨砺,陈冬说,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内心的坚定能战胜身体的不适。在他眼中,运动是减压的最好方式,大汗淋漓后冲个热水澡,会让他瞬间释放掉所有压力。
他激励大家:“拼搏的道路才最壮美,最泥泞的道路才能留下最深的足迹。”
曾接受记者专访,磨炼多年终飞天,陈冬谦虚地说“上天眷顾”。
父母眼中的儿子
“第一次执行任务,驻留那33天,心一直揪着。但这次,儿子的自信夯实了我的底气。”2022年6月4日,在洛阳市涧西区陈冬的家中,陈树林老人提起儿子,满是骄傲,“看到官方宣布,儿子是这次的指令长,任务还比较重,刚开始比较忐忑,但是看到儿子信心满满的状态,我们也就放心了。”
和“陈冬担任指令长”一同上热搜的,是“陈冬说自己是检查作业的爸爸回来了”。
原来,陈冬的孩子也想上太空,他对孩子们说:“这次没票了,等你们长大得自己争取。但这次我给你们留一项作业——你们为什么想上太空,上去之后想干什么?回来之后我问问你们。”
面对这次太空出征,陈树林夫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要检查儿子的作业,我要检查他(陈冬)的作业。”陈冬母亲黄焱希望儿子陈冬在空间站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所有的精力全都用到空间站上,“他是指令长,责任重大。”
在陈树林眼中,儿子陈冬是一枚妥妥的学霸。陈树林提起儿子,满是骄傲和欣慰:“陈冬小时候性格比较内敛,非常独立有主见。”陈树林告诉记者,幼年陈冬爱运动、爱读书,没咋让家里人操过心。

2023年4月9日陈冬来到栾川县特殊教育学校看望师生 记者 吉小平 摄
“孩子,这是你第二次执行飞天任务,也是首次承担指令长这一重要的使命,爸爸为你感到自豪。”陈树林说,中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作为航天员的家人,欣喜之余,深感责任重大。希望陈冬再接再厉,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再立新功。
“遨游太空是陈冬一直以来的梦想。为此,他多年如一日,全力以赴投入严格的训练。”陈冬的母亲黄焱说,作为母亲,她支持孩子实现人生梦想,希望陈冬圆满完成祖国和人民交付的使命,全家人都在背后默默支持他,做他坚强的后盾。
黄焱说:“看到儿子信心满满,我非常欣慰,希望他能不负期待,再次出征,把祖国的荣耀写满太空。”
虽然常常思念儿子,但陈树林夫妇也不太想给儿子“添麻烦”。“不想耽误他工作,不让他分心。”陈树林告诉记者,平时真遇到什么事,也会选择跟儿媳妇说,对陈冬则是报喜不报忧。
“我们家分工不同,陈冬妈负责带孙子,我负责做饭。”回忆起往昔,陈树林满眼笑意,“儿子喜欢胡辣汤和卤面,但是却说,以后别再做了,我纳闷为啥不让做了,儿子说,看我做了就想吃,吃多了又有体重限制。”
推算到这次执行任务长达半年,陈树林说,“估计咱们吃月饼的时候,他应该还在执行任务。”
孩子们心中的大明星
“‘大明星’来学校啦!”2024年5月21日一大早,这个消息在洛阳市第二高级中学不胫而走。
在高一(19)班,同学们齐刷刷地身穿白色衬衣、搭配黑白相间的领带,每人课桌上平放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双手交叠正襟危坐,等着与“大明星”见面。
当天,洛阳市第二高级中学航天思政教育活动如期举行,这次的主讲人是该校知名校友——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大队长、特级航天员陈冬。活动的互动交流环节,让大家期待已久。
“陈冬学长,您的高中生活是如何均衡学习和锻炼身体的?”坐在第二排走道旁的汪可馨率先提问。
“我在高中学习和运动的比例大概是7:3,我会利用好业余时间自己做一些锻炼,比如踢足球、打篮球。因为运动是释放和减压的一个方式,让自己精力更集中,更快地投入到学习中。”走进教室的陈冬身着蓝色航天员制服,面带微笑,胸前佩戴的镶有两颗五角星的航天飞行荣誉标熠熠闪光。
陈冬寄语同学们,“任何没有去过的地方都想去尝试,这是非常好的态度。”
逐梦星辰的旅程是同学们的关注焦点,大家很想知道漫步地球之外是何种感受?
“外太空没有地平线,从那里的视角看到的蓝色星球和书本上的完全不一样。可人类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星球中,再看看地球的背景,会觉得宇宙真的是太浩瀚了,人类非常的渺小。但渺小的同时,又感觉到人类非常的伟大,因为我们已经飞上了太空,将来我们还要去更远的地方。2030年,我们要去月球,后续还要飞出太阳系,希望将来看到同学们的身影出现在月球,出现在更远、更深的太空。”
心向太空逐梦星辰
“您一直是我们心中的航天英雄和学习榜样,我们如何才能成为像您一样的航天员呢?”2024年5月21日,在洛阳市第二高级中学在高一(20)班,祁明睿的发问代表了很多学生的心声。
“成为航天员,首先要有过硬的文化知识,因为空间站是由十几个大系统组成的,是我们国家科技含量最高的地方。其次要提高身体素质,因为肌肉在外太空会萎缩,人体的钙质会流失,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做大量的工作。最后还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因为空间站只有我们教室一半的大小,三个人执行任务的时间是180天,抬头低头就我们三人。”陈冬的回答条理清晰而又具体,同学们边听边记。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是陈冬执行飞行任务乘坐的航天器,同学们比照着实物外观做成了模型。看到自己乘坐过的“航天器”,陈冬兴奋不已,签上名字和日期以示纪念。
在互动现场,常芮铭同学对太空种子培育感到好奇,这一下聊到了陈冬的“兴趣点”。
“如果让我去星际旅行,问想要带什么东西,我的回答就是种子。因为种子就相当于一个生命,我们把它带到一个新的星球,可以孕育出新的生命。”陈冬说,从背后的科技含义来看,将种子带到太空,经过辐射、落地磁、微重力等作用,对种子的基因会产生一些变异,但经过筛选,把突变后更优质的种子留下来,再经过一代甚至几代的筛选和培育,变成饭桌上的食物,比如,像一些太空玉米、辣椒、南瓜等,已经实现了量产。
作为洛阳人,陈冬自然对牡丹情有独钟。“我们洛阳最著名的就是牡丹,现在已培育出太空牡丹,这样牡丹花期要长一些、颜色要更艳一些、味道更香一点,希望同学们将来有机会把自己喜欢的种子带到太空做实验。”陈冬笑着鼓励同学们。(采写:河南日报社洛阳分社,部分信息来源:人民日报)
相关文章:
三度出征!洛阳航天英雄陈冬担任指令长04-23
莒南县大店镇八一爱民学校举行“科技助梦”主题升旗仪式04-22
河南洛宁:3小时快破“拉车门”盗窃案!04-22
《地出:人类初次看见完整地球》中文版首发 太空带给人类三次启示04-20
7年间从20亩到400多亩!洛阳一牡丹鲜切花基地行销全球04-18
格致中学:一个不能少,健康动起来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