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文章网 网站地图

长沙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创新“道器融通 赛创融汇 文工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04:59:00    

长沙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抓住新文科建设机遇,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围绕“融”字,坚持“夯基础、重引领;勤研究、强实践;尚人文、拥技术”,走出了一条“道器融通、赛创融汇、文工融合”的人才培养新路径。

夯基础 重引领

“道器融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加强阅读、写作、沟通等基础能力培养。学院持续推进“大学应用语文”“写作与沟通”等通识必修课教学改革,持之以恒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应用写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扎实开展读书活动,将“文新阅享·经典作品分享会”打造成为热门的读书品牌,每周都有师生汇聚于此,教师全程指导,学生积极参与,以书为媒,师生对谈,阅读氛围浓厚。近年来,学院持续开展本科生“四个十”工程(即每学年“阅赏10部经典名作、撰写10篇原创作品、聆听10次学术讲座、完成10次专业实践”),成效显著,正在向全校推广。此外,学生演讲朗诵队、创意写作队、思颉辩论队等社团组织也办得如火如荼,活动精彩纷呈,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文学修养、写作技能和表达能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日渐牢固。

涵育家国情怀与人文修养。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大力弘扬家国情怀、人文关怀和“博学、力行、守正、拓新”的校训精神,将中华优秀文化、科学家精神、工程技术伦理等思政元素融入日常教学活动。开设“中国文化概论”等28门人文选修课,开展“人文通识讲座”等品牌活动,在引导学生探索求知、发展能力的同时,加强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审美素养等方面的教育和熏陶,使之成长为道器相济、德才兼修的全面发展人才。

勤研究 强实践

“赛创融汇”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以研促教,推动研究型课堂建设。近年来,学院依托“湖湘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传播”省级重点科研平台,围绕湖湘文学、戏剧“非遗”、地域文化传播等,主持国家级课题15项、省部级课题40余项,并将这些最新研究成果反哺于教学。在“湖湘文化与文学”“戏剧鉴赏”等全校公选课上,教师引导学生树立研究志向、熟悉研究方法、了解研究热点,组织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小组合作、集体研究和学术报告,构建研究型课堂,服务创新型人才培养。

以赛促学,让教学与实践、竞赛与创新有效耦合。学院创新实践教学形式,将课内实验、专业实训、毕业实习等统筹安排、一体推进;围绕湖湘红色文化、非遗传承保护、视频文创等主题持续深入开展调研与实践,精心组织学生参加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全国大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湖南省大学生写作大赛等专业比赛。坚持以赛练人、以创育人,实现学生学习、动手、研究、创新能力有机统一、进阶发展。近年来,学院学生获国家级、省级各类学科竞赛奖和发明创造120余项,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尚人文 拥技术

“文工融合”打造学生核心竞争力

长沙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在交通、电力、水利等行业享有盛誉,而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是学校最早开办本科教育的学院之一,有着悠久的传统和深厚的底蕴。学院立足学校工科特色优势,积极加强与工科的交流合作,打造学生核心竞争力。

在汉语言文学、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领域,学院引入人工智能和计算机技术相关课程,促进数字人文、智能传播发展,培养学生适应新技术变革的能力。为工科专业学生开设“中国文化概论”“工程文化”“水文化”“企业文化”“建筑美学”等特色课程,将传统文化与科学精神、理性意识和逻辑思维融汇链接,推动复合型工科人才成长。与工科院系共同承担课题研究,探索服务社会的结合点,不断提升“文工融合”的广度与深度,参与湖南水利工程文化史编撰、湘西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与保护等,以交叉创新服务国家战略,以融合实践赋能区域发展。

(作者:刘建新 侯承相)

相关文章:

石嘴山市十五小北校区开展足球嘉年华暨校园足球联赛04-15

芝罘消防走进校园播种春季消防“安全种子”04-15

国金证券:继续看好港股和A股创新药公司成长空间04-15

“沈航智数”——大模型助力《高等数学》智慧课程建设04-15

首所市属职业本科大学成立04-14

高校教师隐瞒身份与多名女性恋爱?校方深夜通报!04-14

长沙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创新“道器融通 赛创融汇 文工融合”人才培养模式04-14

常练常赛常运动,畅享快乐在校园!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