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探班的一次采访中,记者意外发现了李晟身上的“宝藏属性”。她身着一袭深色套装,显得格外纤瘦,薄薄一片藏在姐姐们中间。但轮到她发言的时候,寥寥几句话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她没有锋芒毕露的张扬,却坦然袒露内心的欲望,瞬间给人一种“内娱活人”的真实感。
近日,李晟接受新黄河记者专访,密集的工作、频繁的热搜,面对“眼花缭乱”的现状,她有些不适应。对于外界热议的“翻红”,她本人却有着独特的看法——不认为是“翻红”,甚至觉得从未真正红过。采访中,她还表达了自己对事业和生活的思考。

“浪姐”是主动争取来的机会
初见李晟,不加修饰的真实感扑面而来,就像有次采访中,她直面全国媒体的镜头,坦言上节目只为“被看见”。与新黄河记者对话时,她也是毫无保留,笑称自己与其他“姐姐”不同,“可能别人是节目组力邀,而我是主动争取”。
初舞台上,一首《当》炸出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成绩“断层式”领先。有意思的是,为她投票的多数是00后。《新还珠格格》于2011年开播,那时最大的一批00后,恰好到了当年90后追看《还珠格格》的年纪。不少年轻观众兴奋地表示,这次终于轮到00后为自己的“小燕子”摇旗呐喊。李晟说看到很多粉丝支持自己,首先是很感动,其次是认为大家的支持并不只是给自己的,也是琼瑶阿姨的能量延续。
李晟对选秀舞台并不陌生,23年前她正是通过湖南卫视的一档选秀节目《金鹰之星》正式出道,后来又通过《新还珠格格》《花非花雾非雾》等作品被大众熟知。“浪姐”被视为李晟演艺生涯的再出发。
17岁那年,懵懵懂懂的李晟参加了选秀,这份果敢,也绘就了她演艺生涯的底色,一旦抓住机会她就全力以赴。这次确定上节目以后,李晟找老师练过几节舞蹈课,从兴趣出发开始进入状态。来到节目组后,李晟面对的是从未有过的训练强度,“疯狂训练,一件接一件,一个接一个,脑子都感觉转得快擦出火星子了。”30位姐姐,人均镜头并不多,但就是在很多不以李晟为主角的镜头里,观众发现了默默努力的她。

大家印象里的明星都是自带光芒,给人感觉过于“佛系”的李晟,和大家眼里的明星有些不一样。聊天中,李晟说:“我不是那种特别张扬的人,也许是因为我没有足够的途径和机会,让大家看到我更多不同的面。再加上我性格比较慢热,所以我是那种需要借助采访或者上节目,才能被发现自己身上更多面的人。”
不少网友“考古”她的早期作品发现,李晟不仅担任过多部琼瑶剧女一号,还出过唱片,是一个很全面的艺人。然而,外界的声音纷繁芜杂,李晟却始终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知。在李晟看来,自己从未有过外界所认为的特别辉煌的阶段,做演员是她的个人选择,只因为这份职业能让她在不同的角色中体验不同的人生。而这次,她之所以重新站出来,是因为她意识到,在如今的环境下,流量和热度就像是一把钥匙,拥有它们,才能为自己打开更多的机会之门。
成功是时代情绪与大众期待的投射
当赞美奔涌而来的时候,李晟的回应却透着一种静水流深的清醒。“大家肯定都想要有好机会,想要被看见,但到我们这个年纪,你会越来越明白很多事情都是曲线型,包括生活、工作,不可能一直在高峰上,也不可能一直在低谷,它是来来回回、曲曲折折的,所以我很感激有这样的机会,有这种幸运,但是我也明白,现在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了。”
与李晟对话,能感受到一种超越年龄的通透,她会把成功拆解为“天时、地利、人和”,当机遇降临,她说这不仅是个人奋斗的结果,更是时代情绪与大众期待的投射,而她恰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幸运到达了这个位置,“所以更应该明白,一是不负众望,二是要去做更多利他的事情。”说到这里,她特别推荐了一套令自己受益颇多的书——《与神对话》,“每个人都是通道,你要想好事发生,就得利他,你得把这个愿景放大,越是利他的愿景,才能实现共赢。”

谈话中会发现,在外界认为李晟“蛰伏”的这段时间,她其实把自己养得很好,完成了一场静默的蜕变。她读了很多心理学的书籍,学会了养生,更难得的是,把亲密关系也处理得恰到好处。
被问到另一半李佳航怎么看待她的“翻红”,李晟笑着说:“还用他感到满意吗?”她形容和李佳航的关系,像战友、同伴,“我们都是非常独立的个体,平时聊对方的事也都非常有边界感。”李晟透露,这次上节目李佳航给她出谋划策了一些点子,但大多数时候都是各忙各的。这种清醒的认知也渗透到二人的育儿理念中,和孩子也处成了朋友。幼儿阶段,夫妻俩就给了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对于父母外出工作,孩子也能从容面对。
李晟会经常在社交平台分享养生内容,这源于她对身心关系的深刻体悟。“我觉得身体跟人的状态,包括精神都是连着的,有时候我们觉得很容易紧绷、焦虑、紧张,也许是身体的肌肉没有放松下来,身心是连在一起的。”
有人说她“翻红”是靠情怀加分,李晟却认为情怀和实力并不矛盾,“首先要有基本实力,否则也激不起观众的情怀,这本身就是一个多维度的事情。”李晟强调要多做“利他”的事,但不能忽略个人能力的积累,“在低谷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当回事儿,要去蓄积能量,朝着自己的目标很坚定地去前进。”她把演艺生涯的高低起伏视作自我寻找的必经之路,无论是外人眼中的曾经的爆红、沉寂,还是当下的绽放,“我觉得都是一个自我寻找的过程,一直在寻找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大家没看到拉弓前的蓄力
外界热衷于将李晟参加“浪姐”解读为“重新出发”的宏大叙事,她却更愿意用“在路上”的轻盈姿态作出回应,“可能大家只看到了发力,没看到拉弓前蓄力的那个阶段。蓄力的阶段更长,很少被看到,但至关重要,它决定你射出的这根箭的准头。”
在上“浪姐”之前,李晟主演的影视作品少了,出现在话剧舞台上的次数多了。她坦言在此过程中也曾遭遇过不被理解,有些粉丝会觉得话剧带不来所谓的成功或名声、金钱和流量,但她坚持了下来。在动辄每场次1700位观众的巡演中,她完成了从怯场到从容的蜕变。
来到《乘风2025》,李晟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蓄力,像海绵一样吸收着“姐姐”们身上的能量。刚进节目组的时候她还是很紧绷的状态,身边的李嘉琦给了她很大鼓舞,“她没有去说一些上价值的、所谓正能量的话,但是她的一举一动,让我觉得好松弛,累了就放空,没有容貌焦虑,活得非常自洽、自信。”

但人红是非多,“镜头分配不均”“爆红后遭争抢”的质疑声被流量裹挟而来,李晟不在意,却不想他人被误会、曲解。她说私下跟“姐姐”们的交流很多,当时是临时被叫去参加直播,还给了单独的机位,让她觉得无所适从,“姐姐”们是出于帮她缓解尴尬的考虑,才做出了争抢她的举动,“大家都是非常善意的,却被曲解了。”
对于生活和工作如何平衡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李晟的回答很干脆,“工作的时候认真工作,生活的时候认真生活。”之前她去少林寺旅行,很羡慕师父们的状态,吃饭的时候只关注眼前的饭和菜,打坐的时候心无杂念,快节奏的当下,“专注此刻”尤为珍贵。
当“回忆杀”席卷而来,湖南卫视重播起《新还珠格格》,李晟又一次面对曾经稚嫩的自己,“虽然我知道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但我还会觉得那时候的我好可爱,很喜欢自己。”从“小燕子”到现在的李晟,外界能感受到她身上流露出一种沉稳的生存哲学,那些被非议打磨过的坚韧,被掌声浸润过的从容,在这个春日,渐渐凝聚成馥郁的芬芳。
记者:任晓斐 编辑:李睿 校对:李莉
相关文章:
内耗的枷锁,打破它!04-15
事关赛事、路线等!海尔·2025青岛马拉松授牌仪式今日举行04-14
在真我GT7发布前,我们和宋琪聊了聊:要用组合拳做真水桶机04-14
详讯|习近平会见西班牙首相桑切斯04-11
黄鸣奋:欢迎新伙伴与挑战新辩手:当电影评论遇见人工智能04-10
从“首个”到“之最”04-10